動態發布,集中呈現學校學術活動預告、專家學者觀點、學術成果榮譽等。
2018年7月24日,在“北京BABRI老年腦健康計劃”實施1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雜志全文發表了《優雅地老去——北京BABRI老年腦健康計劃》,專門介紹了該項目。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占軍教授為該文章通訊作者。
隨著全球人類平均壽命逐年增長,老齡人口基數逐漸增大。全球老齡化問題逐漸成為制約國家經濟發展、關系國家戰略布局的核心因素之一。老年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廣泛流行是老年人群身心健全的主要威脅,其中以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為典型代表的老年癡呆癥更是將老年認知損傷的危害推向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國家都難以承受的境地。目前,針對AD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與藥物,專家廣泛共識是將AD的治療和干預期前移,因為AD具有漫長的潛伏期,對臨床前期高危老年人群進行早期預防和早期干預將顯著降低老年性癡呆發病率,從而起到控制疾病和降低醫療支出的目的。
鑒于此,于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展開“北京老年腦健康促進計劃(Beijing Aging Brain Rejuvenation Initiative,BABRI)”臨床隊列研究工作。該計劃聚焦于癡呆早期防控主題,以認知老化為切入點,以早期篩查診斷、老化風險保護因素調控等為核心目標,計劃在二十年內建設覆蓋10000名社區老年樣本、積累5000例多模態神經影像數據的本土化認知老化與老年癡呆患者數據庫。隨后,衛生部北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醫院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多家科研臨床單位相繼加入該計劃。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BABRI計劃已完成7000余人次(≥50歲)社區中老年人群的數據采集工作,逐漸成長為一個初具規模的隊列研究。項目實施至今,初步建立了中國人群的認知老化常模,揭示了輕度認知障礙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并全面闡釋了輕度認知障礙及其高危因素腦損傷的影像特征,為認知障礙早期預警提供了較為可靠的神經影像學指標。
初創艱辛 鍥而不舍
回顧十年,現在的工作積累背后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計劃初始的五年,BABRI經歷了人員不足、經費緊張、社區支持力度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但研究團隊的成員們堅持不懈、不忘初心,仍然每日奔波于社區、醫院、實驗室。一千多個日夜的堅守,讓團隊終于在第六年迎來大規模的科研成果。這極大地鼓舞了團隊的士氣,堅定了研究者的信心,計劃也逐漸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2012年9月21日世界老年癡呆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對BABRI工作進行了報道。為了更好地加強科研協作和組建科研隊伍,北京師范大學老年腦健康研究中心于2014年10月成立,多家企業紛紛捐款資助;2016年,BABRI計劃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支持,成為北京腦科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開始,該計劃聯合全國多家臨床科研單位開展多中心的數據采集和合作研究工作,BABRI計劃已經自發地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團隊網絡。
BABRI社區工作日常
2016年11月20日,在北京市腦科學計劃的支持下,北京師范大學老年腦健康研究中心牽頭舉辦“全國老年腦健康社區臨床隊列研究啟動大會”,100多名專家齊聚一堂。會議目標瞄準建立起中國老年人腦健康大型綜合數據庫及腦與認知老化常模,為中國的老年事業及老年癡呆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云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設立生物谷-老年癡呆研究基金,用以資助老年腦健康研究
構建多維數據庫 助力國家腦科學
BABRI計劃于2008年9月起正式在北京市海淀區、東城區與朝陽區的多個社區展開。首批樣本的三輪回訪分別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2017年9月啟動,期間新入組樣本依據項目實施方案設定回訪時間點。截至2017年12月,BABRI數據庫共入組樣本7645人,入組樣本數據采集與評估完成后,BABRI項目組及合作醫院共完成七千余份認知評估報告、近千份磁共振成像診斷報告及血液生化檢測報告的發放,從防治大腦相關疾病與常見老年慢病、保持正常認知功能等角度為其提供指導建議。
經過十年努力,BABRI計劃初步刻畫了中老年人群認知老化軌跡,初步掌握了社區老年人群癡呆早期的流行病學特征,探索了疾病早期及其風險因素的神經影像機制,并在北京多個社區基地逐步建立起老年認知障礙預警體系。此外,通過多中心研究模式,BABRI計劃目前已在全國多地進行復制與推廣,努力推動我國腦老化研究以及癡呆早期防控體系的建立。與此同時,BABRI計劃也已成為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的一部分,是“一體(認識腦)兩翼(保護腦、模擬腦)”研究計劃中“保護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
數據庫是首個以中國人群為核心,集神經心理、多模態神經影像、遺傳信息、人口信息、生活指數等多維度的綜合大樣本數據庫,為研究我國人群認知老化規律與老年癡呆的早期篩查和預警提供重要支撐
關照國人大腦畢生健康與發展
人的發育和衰老不是獨立的兩個階段,而是統一在畢生發展的整體進程之中。在腦科學領域,通過對比腦發育與腦老化兩個過程,探討二者之間的共性和個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腦畢生發展的普遍規律,并幫助更好地探討大腦正常發展與異常發展的關系。BABRI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加入了腦畢生發展研究部分,它幫助研究者們以共有規律為參考,充分考慮疾病因素和各種個體社會因素,將“疾病腦”、“老化腦”以及“社會腦”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利于解決諸多腦健康重大科學問題。
BABRI計劃對腦畢生發展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如何幫助大腦健康地度過老年期,避免或延緩其變為“疾病腦”;探索如何保持大腦的年輕活力、組織或延緩各項認知功能的衰退;展開了關于“老化腦”,即認知老化衰退軌跡、大腦結構與功能老化模式等系列研究;“社會腦”的角度理解大腦,探索社會因素對神經機制在老化和疾病過程中的影響,降低A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危害,構建腦健康的生態系統。總而言之,BABRI的研究覆蓋了出生孩童、社會成年人和耄耋老人的人類生命全程,就是為了讓人類有能力在生命各個階段享受到健康大腦帶給我們的智慧與幸福。
道阻且長 薪火相傳
盡管十年風雨兼程,BABRI計劃在眾多學者、專家、被試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面對的阻礙、需要攻堅的難題仍然很多。我們知道,AD相關的病理異常可在臨床癥狀發生的數十年前就出現,尋找可靠、易檢、有效的生物標記物是疾病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關鍵,需要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作為支持。而如此大規模縱向數據庫的建設,勢必需要長時間、高投入的積累。這牽扯到國家政策、資金扶持、社會關注、時間投入等方方面面的配合。
同時,當前我們判斷認知功能的衰退還只能依據西方老年人群的標準,但由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往往難以得到準確的結果,從而錯過AD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期。由此可見,建設中國本土化的認知衰退與腦老化的大型基礎數據庫勢在必行。因為它不僅可以反映原生態中國老年人群的實際規律,而且符合促進國家建設基礎資源信息數據庫的大方向,為創新提供原動力,為跨入“腦智時代”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撐。
路漫漫其修遠兮,老年腦健康研究計劃必然要走一條長期高投入、組織計劃嚴密和執行高效的長遠之路。BABRI的前進、推廣仍然需要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和大力支持,需要全國各個單位的密切合作和統一實施,以及一個堅持不懈、踏實肯干并能不斷薪火相傳的優秀科研團隊才能成就這一宏偉工程,真正地實現一個讓所有國人值得欣慰的夢想——“優雅地老去”。
全文鏈接: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V/48/7/10.1360/N052018-00106?slug=full text
陳姚靜,徐凱,楊財水,李馨,李鶴,張俊英,衛東鋒,夏佳楠, 陶伍海,盧朋,王君,舒妮,彭丹濤,賈建軍,張巍,崔瑞雪,王燕平,關青,羅躍嘉,王芳,王青山,陳克偉,王曉民,趙繼宗,王永炎,張占軍*. 優雅地老去—北京BABRI老年腦健康計劃.中國科學: 生命科學. 2018, 61. doi: 10.1360/N052018-00106